智慧賦能職業教育 創新改變教學未來
——朝陽工程技術學校建設“遼寧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回顧
近日,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公布2021年度省級“智慧教育示范校”創建項目遴選結果的通知》,朝陽工程技術學校(朝陽市農業學校)以其雄厚的實力獲評遼寧省首批省級“智慧教育示范校”創建單位,成為此次省級“智慧教育示范校”審核認定工作中僅入選的兩所中職學校之一,也是朝陽市各級各類學校中唯一入選學校。
真正的智慧教育是什么?信息技術與教學如何“緊密擁抱”?未來的建設空間在哪里?近年來,朝陽工程技術學校對智慧教育進行了深入探索,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形式。
一、確立機制,完善環境,保障智慧校園建設順利進行
學校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在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沿著軟環境建設和項目任務實施兩條主線開展工作,形成了強化團隊執行力、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優先資金投入和建設測評并行開展的工作機制,從而保證實驗校工作順利進行。學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武鐵兵掛帥任領導小組組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任組員;領導小組下設項目推進辦公室,扁平化的組織機構,項目任務直接落實到位,提高了指揮協調效率。為統一思想,提高信息化認識水平,校長親自開展信息化講座,解讀教育信息化相關政策、學校信息化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項目建設中,任務清晰、職責明確。
1、明確職責。領導小組負責智慧校園建設的總體規劃,辦公室具體協調學校各部門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網絡中心負責軟硬件平臺建設、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教務科負責云教學推廣應用,專業教學部(室)負責資源建設,督導室、考評辦、科研科負責項目測評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制度激勵。圍繞“政策激勵與機制創新相結合”的方針,建立了績效評價辦法和工作激勵機制。制定印發了《學校推動信息化教學和課程建設實施方案》《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課堂評選獎勵辦法》《學校信息化教學名師評選及獎勵辦法》《學校信息化學習優秀班級評選及獎勵辦法》等實施方案和激勵制度,形成了“以活動帶應用、以獎勵助創新、以名師創效應、以評學促教學”的工作機制。通過對《學校推動信息化教學和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措施的實施,學校的信息化教學得到了長足發展。
3、資金保障。學校在教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信息化建設資金優先保障。學校制定了教學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明確了經費使用原則,即:統籌安排、保證重點;分級管理、指標控制;保證總量、逐年增長。確保了信息化建設資金足額到位,三年內共投入資金395萬元。
4、質量保障。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涉及到學校的各個部門,為了把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建立了“計劃、建設、應用、測評、總結”全鏈條的運行機制。學校在項目建設之初,就成立了由督導室、考評辦(教務科聽課組)、科研科組成的項目測評組,對推廣應用的教學新模式進行跟蹤測評。測評組通過巡回聽課、師生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對項目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及時反饋信息,促進項目持續健康發展。
5、基礎環境。在學校原有信息化硬件環境基礎上,重點完善了校園的無線網絡覆蓋、具有最新功能教室標志的智慧教室和虛擬校園電視臺建設。無線網絡的建設,實現了“雙網”覆蓋,為全校的“云教學”創造了接入“云”的便利。智慧教室的建設為學校功能教室建設確定了樣板。校園虛擬電視臺的建設,為豐富校園文化、制作視頻教學資源提供了條件。目前,學校信息化基礎環境基本完備,具備了萬兆核心、有線無線雙覆蓋的基礎網絡,建設了1個多功能智慧教室、1個千人報告廳、4個300人的階梯報告廳(階梯教室)、2 個虛擬仿真實訓室、1 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1個微機教室和1個校園虛擬電視臺,所有教室均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安防系統實現對校園視頻監控、入侵報警、電子巡更等管理和控制,部署有消防報警系統、緊急廣播和疏散系統。數字化平臺涵蓋辦公自動化、人事、教務、學生、實習、實訓、招生、就業、資產、一卡通、資源平臺管理系統等。各資源平臺累計教學資源達1300GB(75337條)。
二、頂層設計,整合應用,構建“四位一體”的智慧教育體系
智慧校園建設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 建設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一直是學校決策層關注的重點。為了避免其它學校在校園網建設中走過的彎路,學校提出了如下幾方面的舉措:
市場調研。調研其它院校在校園網建設過程中的成與敗,得與失,從中汲取經驗。學校領導及信息技術相關人員走訪了鎮江、沈陽、北京等地十余所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校,聽取這些學校建設經驗和使用情況,撰寫了調研報告,對校園網建設的目的、建設的標準有了明確的思路。
統籌規劃。在需求分析和制定系統方案階段,領導不是拍腦門,而是走群眾路線,集體決策。學校把專業科室和信息技術人員召集到一起開了幾次方案論證會,集思廣益,聽取不同意見和建議,對幾套方案進行比較,統籌規劃,確定了最優方案,形成頂層設計,即面對新時代和信息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努力打造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智慧教育體系,為學習者提供更加人本、更加開放、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續的智慧教育環境、資源與服務,具體歸納為:
1、創建線上+線下“智慧教研”模式,構建遠程網絡“智慧教研”體系;
2、構建“智慧教學”環境,創新“智慧教學”模式, 優化“智慧教學”評價,強化“智慧教學”資源建設,培養教 師“智慧教學”專業能力,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3、創建學校“智慧管理”一體化平臺,形成“智慧管理”決策機制;
4、拓展“智慧服務”渠道,打造“智慧服務”新模式,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體驗的教育。

朝陽工程技術學校云教學管理平臺首頁
為了構建智慧教研、智慧教學、智慧管理、 智慧服務這“四位一體”的高速泛在、智能靈活、互動體驗、開放共享的智慧教育體系,學校建設了移動式錄播智慧教室、創建了“線上+線下”教研體系、“遠程網絡”教研體系及名師團隊“互聯網+”教研體系。打造了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報告廳等場地的泛在學習環境,打造了汽車專業群、農林牧專業群 VR/AR 理實一體化實訓環境,以藍墨云班課、云平臺為依托的教學環境。著力推進了汽車專業群、農林牧專業群運用虛擬仿真教學模式與創新理實虛一體化教學模式及其他專業創新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起基于OBE理念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測智能化體系。依托統一管理平臺、云仿真管理系統實現VR/AR、微課、慕課、立體教材等課程資源建設。建立了大集成的數據中心,構建了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數據模型、統一分析模型的一體化管理平臺,為人才培養與學校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拓展了校園生活“一卡通”功能與應用范圍。積極推進云公益課堂、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名校網絡智慧課堂建設,服務社會。
三、融合推進,模式創新,取得智慧教育五個階段性成果
?。ㄒ唬┐龠M了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發展,知識的獲取方式、傳授方式和教與學的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能力培養的新型教學;從傳統多媒體教學的“望屏解讀”向師生、生生之間即時互動教學轉變;學習資源從依賴課本向媒體化、碎片化按需推送;教學方法從以灌輸式、被動式向導學式、互動式、合作式、游戲式、泛在式等教學模式轉化。學校在“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專業數字教學資源、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基礎上,嘗試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應用。
1.“云教學”的推廣應用。智能云教學工具云班課能夠方便地運用智能手機、PAD、PC 機搭建移動課堂,推動校內班級師生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推動學生通過移動終端的自主學習,支持教師開展互動式、參與式教學,實現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新型教學模式,實現教與學行為大數據的記錄與應用,實現教學的過程性考核與評價。學校與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確定了校企合作關系。教師統一使用藍墨移動教學APP,開發了后臺數據管理的“云教學管理平臺”,并與學校的綜合平臺、資源平臺進行了數據對接,實現了一師一號、一生一號的網絡學習空間,可以在課程圈內一起備課、一起學習、一起交流,分享日志、心得、資源和活動。“云教學”可以全程記錄老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實時推送的教學資源方便學生進行線上預習和復習,可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和豐富的課堂互動活動(如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自2017年推廣“平臺+教學”模式,采用“云班課”開展教學,目前,已有118人采用了“云班課”教學,產生了一批優秀課例,孟令臣、羅衛東等一批教師被評為全國、省級“魅力教師”。
2.學生學業多元評價考核的應用。過去,學校一直沿用總結性學業評價,這種評價模式“一卷定乾坤”,很多學生平時不學習,期末突擊,抄襲作弊時有發生,學習好壞層次不清,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云教學管理平臺的上線使用,課堂教學過程數據的建立,學校嘗試探索新的學業評價考核方式——學生學業多元評價考核。多元評價考核是把過程性教學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而建立的新型評價體系。過程性教學評價依托學校的云教學管理平臺數據,對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學習行為數據進行抓取,按相應比例轉換為百分制成績。由于這些數據是學生一學期學習過程行為的積累,“作假和突擊”是得不到全部數據的,只能靠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獲得。這種考核形式,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業情況,學生對考核結果“認賬”,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便于診斷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AR/VR實訓教學模式的應用。目前,職業教學實習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習內容與技術崗位脫節、教學環境與企業環境脫節等現象。同時,實習中還存在“進不去、看不見、高危險”的實習環節,這些都影響著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通過AR能夠把虛擬信息(物體屬性、圖片、視頻、聲音等等)融合在現實環境中,將現實世界豐富起來。實驗教學利用AR技術,可以把實驗中涉及到概念、原理、操作規程、操作步驟等以虛擬信息展示出來,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任務。利用VR 技術,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學生又可以無限次地進行操作,獲得與真實實驗一樣的體會,從而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教學效果。
這些改革舉措讓信息技術實實在在地與教學“緊密擁抱”,真正實現信息技術從“走進課堂”到“與教學融為一體”,徹底改變了“教”與“學”的觀念和形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為自主學、變枯燥地學為有趣地學、變厭學為樂學,同時改善了職教技能培訓環境,提高了教學質量。
?。ǘ┨岣吡藢W校的服務能力
1、“三個課堂”,擴大學校影響力。
名師課堂。學校每個學期都要組織本校的名師、骨干開展“名師引領,共同成長”的主題教研活動?;顒佑擅麕?、骨干教師登臺授課,展示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知識,形成線上資源,名師新穎的教學方法、熟練的多媒體技術應用、獨特的教學風格,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有極大促進作用。
專遞課堂。學校自2018 年起,和朝陽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為對口互助學校,學校教師把學校的“云教學”模式引入到特殊教育課堂,在學生渴望知識的心田中泛起漣漪,受到特教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針對新疆第九師職業技術學校發展中客觀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學校依據辦學特長和信息化教學優勢,有針對性地與其共享應用平臺,共享數字教學資源,提供數據庫的遠程支持服務,通過現場指導、遠程智慧課堂、智慧教研等多種途徑,持續加大教育援疆力度,幫助新疆九師職業技術學校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名校網絡課堂。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為了廣大農民朋友疫后能快速恢復生產,學校以確保農民朋友健康安全為前提、以創新知識傳播途徑和豐富技能培訓方式為手段、以加強義務教育遠程培訓為目標推出了“云公益課堂”,共推出公益課385講。教師融合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的教學實踐,獨立設計和制作了貼近農民朋友所需的實用技術的短視頻、微課等網絡課程資源,這些資源部署上線,形成了優秀的線上資源“方陣”,不僅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知識需求,更彰顯了職業學校立足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
2.資源共享,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學校利用智慧教育資源和平臺,通過資源共建共享打破時空界限,開展廣泛省內外工科、農科技術技能培訓,年培訓6000余人,助力省內行業、產業發展,為區域教育資源均衡提供了特色建設途徑,獲得市委、市科技局、市農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的支持和推廣,同時也得到其他省市受眾的認可。
?。ㄈ崿F了教育教學管理現代化
學校利用“互聯網+”管理,采用領先的實時大數據技術,為教學管理者提供實時數據大屏,開展數據管理、統計、分析、挖掘和預警功能,為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教學診斷與改進提供全方位過程大數據支撐,幫助學校更高效地開展教學管理、教學分析、教學監督、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評估等工作。通過教務管理、學生管理、辦公自動化、招生管理、就業管理、黨群管理、人事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九個子系統建設,構建了覆蓋全校工作流程的、協同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管理的科學化、自動化、無紙化和精細化,規范了教育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ㄋ模嫿肆Ⅲw式的學校安全防范系統
校園安全防范系統,從探測、報警與監控形成聯動,電子地圖清楚標明報警地點,構成了立體化安全防范屏障,對伺機進校滋事的不法之徒具有威懾作用,為學生提供了安全的學習環境,也保障了學校的財產安全。
?。ㄎ澹ν悓W校建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學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在方案設計、系統結構和可拓展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系統和云教學平臺,師生感覺簡捷、方便、環保,可以供同類學校借鑒。學校在數字化教學平臺規劃上,遵循頂層設計、整合應用、共享數據、預留擴展等原則,并在這些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可供同類學校規劃設計時參考。
學校將智慧校園建設作為學校內涵建設、高質量發展、提質培優的基礎設施以及教學模式改革的突破口,下一步學校將以遼寧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創建為契機,利用5G網絡、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校園形態的智能升級,深化建設智能化的平臺環境、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形成多元實時的評價方式、系統高效的學校管理,大力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打造泛在化的學習環境,滿足師生技術需求,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智慧支持。
?。ū疚膬热萦蛇|寧省朝陽工程技術學校宣傳中心提供)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
